这里有鼓舞人心、催人奋进的力量,西大的教师们将满腔热诚和对教育的热爱奉献给祖国大地,春风化雨,孜孜不倦!本期“君师吾师”人物专栏,和你一同走近广西大学“新农人”唐小付老师的科技扶贫兴农故事。
年出生的唐小付,在广西大学农学院读研期间就开始下乡扶贫,年留校任教,至今已从事科技扶贫工作20年,帮助了数以万计的乡村贫困户,他示范推广蔬菜生产新技术4项、蔬菜新品种93个、面积23.75万亩,新增产值3.96亿元。
唐小付担任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西甜瓜产业服务团团长、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、广西铁山港设施蔬菜“科技小院”首席专家。先后承担了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,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1项,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,参与主编出版著作5部。
他不忘初心、坚定担当,把自己对农业无限的热爱挥洒在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道路上,他把科学技术带入乡村,把论文写在大地上,把清廉与担当传承给学生,培养了众多以兴农为己任的农业人才。唐小付被评为年度广西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,连续6年被评为广西优秀科技特派员,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!
1
深爱农业,一生不舍的情怀
唐小付常说:“愿做深耕者,广播惠农人”。他不仅这样说了,也这样做了,而且一做就是20年。
唐小付从小在农村长大,5岁开始放牛,8岁开始种田插秧、种菜卖菜,有时上山砍柴,曾经历过两三个月吃不上一顿肉的苦日子。艰苦的童年,让他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、勤奋努力的好品德,也让他从小对农民、农村、农业怀着质朴又深厚的感情。他很清楚,没有知识、不懂技术,地就种不好,农民就过不上好日子,因此他决心发奋读书,用知识帮助农民改变命运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广西大学农学院园艺专业,并因成绩优异被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,留校任教后又攻读了博士研究生。
年,唐小付读研二,第一次跟随蒋代华老师下乡扶贫,到马山县古寨乡帮助村民修建水柜。他发现那里的村民饭桌上罕有蔬菜,经了解得知当地村民几乎不种菜,也不会种,蔬菜要从外地调运,菜价贵,吃不起。他被深深触动,于是下定决心,要让村民吃上自己种植的蔬菜。随即,他积极跟随导师开展调研,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,开启了他“扎根”三农、服务“三农”的征程。
年,唐小付硕士研究生刚毕业留校工作,就迫不及待加入了马山县科技扶贫的队伍,在马山展开了一系列蔬菜种植的探索,着手筹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,引进筛选适合马山种植的优质、高产、抗病、耐储运的蔬菜新品种,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蔬菜生产。从此,他把“让村民吃上自己种的蔬菜”的朴素想法转变为助力农民、推动乡村蔬菜产业发展、带动农民致富的担当,满腔热枕把自己所学用在农民和农田上,踊跃投身服务马山县、服务广西“三农”事业。
年,唐小付被选聘为广西科技特派员,肩负助力乡村脱贫攻坚重任。他以能为农村、农民服务为荣,以能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为乐。他不以完成科技特派员考核任务为目标,而是以替农民解决多少实际问题为己任,始终坚守初心,一身灰土两脚泥,全心全意投身“三农”服务。10多年来,唐小付几乎走遍了马山县的所有乡镇,在30多个贫困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。除了马山县,唐小付还积极到全区各地开展科技服务。他每年开展科技下乡服务超过天,切实为农民朋友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,深受农民朋友好评。
他的学生聂圣贤说:“心之所向,素履以往,这就是唐老师!”唐老师用十年磨一剑的情怀,履行着他投身“三农”的选择,践行着他滚烫的初心!
2
不知疲倦,不忘初心的执着
每次下乡,唐小付都要大清早出发,搭乘普通班车到马山县城,再换搭下乡的班车,到了乡里,还要打“摩的”才能到达偏远的山村,仅路上辗转就要花掉6个多小时。
从年开始,国家特级贫困县马山县成为唐小付科技扶贫的主战场,尽管当地山多路陡,贫困村地处偏远,但这些从来都挡不住他下乡服务的脚步。
每次一到达目的地,唐小付立即兴致勃勃地指导农民和帮助解决问题,哪怕是下雨天,他仍像往常一样冒雨往返于泥泞的农田和农户家。村民说“从来没见过哪个大学老师这么爱下地的,也没见过哪个大学老师一天身上全是泥土”。而在学生们眼里,这就是他们的老师:他穿着朴素、两脚泥巴,早上六点下地授粉、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地里打着手电工作;他朴实无华、淡泊名利,不在乎别人评价,始终秉持初心、脚踏实地、一心为农。
唐小付坚持扶贫先扶智,近10年来,仅在马山县就举办了75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,培训农民多人次,其中贫困户多人次。经过不懈努力,马山县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,已经从传统的玉米、水稻、甘蔗种植向高效益的蔬菜、水果种植转变,特别是蔬菜方面,已经由房前屋后种植的自给型向田间规模外供型转变,由露地生产向大棚生产转型。
唐小付根据马山县各乡镇的土壤、灌溉、气候、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,先后在周鹿镇、永州镇、古寨乡、乔利乡等乡镇建立黑皮冬瓜、指天椒、韭菜花、南瓜等蔬菜产业扶贫(乡村振兴)示范基地12个,推广蔬菜新品种28个,面积超过12万亩,新增产值超过1亿元,受益的贫困户(脱贫户)多人,仅种植蔬菜一项就助力贫困户年人均增收多元,蔬菜自给率已由10多年前的不足10%发展到现在基本自给自足,部分蔬菜品种如指天椒、黑皮冬瓜等远销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山东、河南等地。
“有事你随时联系我,给我发